2011年,纽约养蜂人数增长了25%,如今这个数字还在增加。
美国时间2012年4月15日一大早,纽约曼哈顿华尔道夫酒店大堂里,所有员工一字排开,欢迎两万名被装在一个箱子里的神秘“客人”。
往常,在这家“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”里,可以享受到此种礼遇的是来联合国总部开会的各国元首或商界大亨,而此次华尔道夫的员工们欢迎的却是一群小角色——蜜蜂。
近5万只蜜蜂“入住”纽约华尔道夫酒店。 (CFP/图)
从这一天起,这些蜜蜂连同它们所栖息的六个蜂房将成为华尔道夫屋顶的新风景。此前一年,纽约巴克莱洲际酒店就已开始在自家楼顶这样做了。
如今,曾经飞舞于乡野的蜜蜂正成为纽约人的新宠物。后院、屋顶、阳台、草坪或公路旁,一个个蜂箱正渐次立起。
“过去一年,纽约养蜂人数增长了25%。”纽约养蜂人协会主席安德鲁·考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
该市的另一家NGO——纽约养蜂俱乐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经拥有了1300多名会员,“每年来听我的养蜂课程的人数在一百人左右。”担任俱乐部养蜂指导的詹姆斯·菲舍尔说。这项新爱好是如此流行,以至于连华盛顿的白宫也兴致盎然地加入进来,2009年,一个蜂箱出现在了白宫南草坪上。
这种风潮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。1999年开始,和其他许多美国大城市甚至小镇一样,养蜂在纽约却被界定为非法。
“人们认为蜜蜂是危险的,而且成群出没的时候会带来很多麻烦。”美国《蜜蜂文化》杂志主编吉姆·弗洛姆说,人们担心蜜蜂会蜇到小孩子,担心它们会飞到游泳池或家里。
然而,在爱蜂者看来,就像猫或狗等宠物一样,这些麻烦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。“蜜蜂绝对不会杀人。”安德鲁·考特说,“不信任源自不了解。”
而在城市向蜜蜂大门紧闭的同时,2006年,一场大规模的“蜂群崩坏综合征”席卷美国。据美国农业部统计,全美约三成的人工饲养蜜蜂在这场灾难中灭绝。于是,以前关注企鹅、熊猫、鲸鱼等珍稀动物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蜜蜂。
2007年,美国公共电视台PBS播放了一则名为《寂静的蜜蜂》的纪录片,在詹姆斯·菲舍尔看来,这是养蜂开始成为时尚的主要原因。
蜜蜂的好处开始被人们重新发现。
纽约正在推进植树百万的增绿计划,所有这些树的开花结果都离不开蜜蜂授粉。在被批为“混凝土森林”的城市里,人们也正在期望能恢复自然的生态系统,蜜蜂是其中不可缺的一环。
而出于食品安全及气候变化的考虑,近年来,推崇食物DIY的“慢餐运动”在全美声势日隆,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在后院、阳台或屋顶种菜栽果树。蜜蜂的出现,可以为人们的蔬菜和院子里的果树授粉,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放心新鲜的蜂蜜。
在白宫,自产的“白宫蜂蜜”已成馈赠佳品,2012年3月9日,当第一夫人米歇尔·奥巴马在康科德市参与推广儿童健康饮食活动时,即拿出“白宫蜂蜜”与孩子们分享。
“城里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,而有了蜜蜂,他们每周只需工作几个小时就可尽享自然之乐。”安德鲁·考特说。
资深都市养蜂人露比·布卢姆甚至已从养蜂中收获到了哲理,“在蜂群中,没有贫穷,没有无家可归,它们总是在做有利于集体的事情,这种民主和做决定的高效率比人类强多了。”
2009年,在纽约养蜂人协会连续三年的努力之后,纽约“禁蜂令”废除。此前,丹佛、密尔沃基、明尼阿波利斯、盐湖城等地亦已取消了养蜂禁令。
随着紧箍咒的破除,全美范围内的养蜂数量开始出现井喷。《蜜蜂文化》杂志主编吉姆·弗洛姆称,尽管仍有九十余个的城市对养蜂说“不”,但在过去的五年里,全美养蜂人的数量仍以超过15%的速度递增,截至目前共计约13万养蜂人中,约九成是小规模的“后院养蜂人”。
但目前在都市养蜂仍面临诸多困境,“最大的问题是尚无充足的蜂群可提供自然的蜂王交配。”养蜂教师詹姆斯·菲舍尔说,由于纽约的蜂群数量仍旧有限,如果一个蜂王死亡,都市养蜂人便不得不邮购一个新的。此外,由于城市中主要的花蜜和花粉来源是树,就纽约而言,意味着只有初春可供蜜蜂忙碌,“一旦遇到一个寒冷潮湿的春天,蜜蜂们能够酿造的蜜自顾尚且不暇,更遑论收获了。”
而当下美国养蜂教师们的一项重要课程,就是告诉人们“如何做一个友好的养蜂邻居”。
为此,都市养蜂人需要学习的知识包括:把蜂箱遮起来,否则邻居看到会恐慌;准备充足的水,免得蜜蜂跑到隔壁的游泳池或者宠物水槽里抢水喝;避免在邻居看得到时侍弄蜜蜂;不要穿那些看上去像太空人的防蜂护服;选择性情温柔的蜂种;收获了蜂蜜时分一点给邻居……
“养蜂人可以像园丁不惧怕玫瑰刺那样与蜜蜂相处,但大多数人仍对蜜蜂心存恐惧。”吉姆·弗洛姆说,“毕竟,蜜蜂还是会蜇人的,这是事实。”